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我是一个B端企业,不需要花钱去做品牌这些有的没的。企业logo什么的,找个在线免费工具做就好了。真的是这样吗?
虽然是B2B交易,但是别忘记,咱们的客户同时也是一个C端消费者。
近年来,全球的消费品牌都在蓬勃发展,设计趋势也是每年一变——例如UI界的扁平化、时尚界的无衬线字体……无论是歪果仁还是国内同胞,每个人都被惯坏了,审美蹭蹭蹭地往上窜。
试想一下,平时生活里接触那么多好设计的人,工作时在搜索引擎寻找供应商,却碰上10年前设计风格的logo和网站……如果是你,也想马上关掉。
正所谓「人靠衣装,佛靠金装」,品牌形象这件外衣不能丢。那这件衣服要怎么做才合适?今天先从logo开始说起。
1、衣服,是穿给别人看的
有时候,我们做 logo 就像生孩子似的,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设计师给这个孩子做基因编辑——想表达A、想表达B、还想表达C……等等!
但是作为品牌形象的核心部分,logo 不是你的孩子,不是表达自我的艺术,而是要用来实现沟通的商业元素。而且这个沟通,只有1秒钟,没有人会盯着 logo 看一天的。
那意味着什么?那意味着这个 logo 要让别人一眼就认得!
所以我们说,在设计logo时,首先要注意的是识别性——别人能看懂,还能容易记住,才是最重要的。千万别期待受众一看见 logo 就热血沸腾,logo 只是一个简单的图形,它并不能承担让人惊叹的重任。
误区1:混合太多元素
我们说混血儿都比较聪明,但对于 logo 来说,「混血」太多会变得很愚蠢。
如图所示,我们已经无法识别 logo 的主要诉求。一般 logo 只能承载最多 2 种主要信息,一旦超出承载量,这个logo 就会变成博物馆里的艺术品——要有人讲解才知道是什么。
误区2:采用大众不熟知的元素
大家猜猜上面这个 logo 的企业是做什么的?寿司手卷?UFO?不好意思,那是一个金属开孔器!
要是企业的主营产品,本身识别性不高,那么就不适合放在 logo 里去表现。就拿上面这个金属开孔器来说,大众不仅识别不了是什么,甚至会产生误会。
这时候,我们可以另辟蹊径,选择品牌名字作为 logo 的主体元素,在设计风格上(颜色、字体)展现行业特点、企业精神就好了。
这也是一个考虑更长远的选择,因为企业未必一直只做开孔器,未来的市场布局会发展变化。
误区3:使用过于艺术的字体
要是以文字作为 logo 的主体元素,那么我们要注意的是,别选太潦草的字体。
不同于知名品牌,知名品牌通过大量的媒体投放不断曝光,大众对于知名品牌的 logo 图形已经十分熟悉,即使是潦草的字体也能认出来是什么品牌。
但对于新品牌、非知名品牌来说,过于潦草的字体让人无法识别品牌名称,那这个 logo 就无法履行它应有的使命。
2、定制,就要找专业裁缝
一个看似是简单的几何图形,其实体现着严谨的科学规律——Apple的 logo 设计就严格遵循黄金比例,并且运用的十分熟练灵活。
如图所示,其中蕴含着可视化的技术规则,完美地诠释了科技美学。可见,好不好看真不是主观意识决定的。
专业的设计师会在设计中运用美学规律,通过视觉计算让设计更符合人类普遍的审美习惯,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。
我们可以再看看在B端企业交易场景中,大佬们的品牌视觉是如何演绎科技美学的?
像富士康,看似简单的一排字母,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细节,每个字母的宽
我手痒做了一个小练习,对一个不规范的 logo 进行了优化。让大家对比看看,微小的改变能带来怎样的专业美感。
3、You are what you wear.
我们穿的衣服,会跟我们的身份相对应。同样地,品牌也有自己的身份和性格,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「品牌调性」。
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做的是高端的、世界顶级的,这就是我们的调性。但再顶级也要先看行业是什么,也就是身份是什么。
同样是高端,做餐饮的和做汽车的,调性就完全不一样。我们再来猜猜,下面这个 logo 是什么企业的?洋酒?西服?
这个品牌专注母婴30年……从这个反例可见,行业的调性边界是不可逾越的,尤其是打造一个新的品牌,跨越调性边界就会产生认知错误。
判断 logo 的调性合不合适的时候,我们可以把做好的 logo 给不知情的亲朋好友看一看,让他们猜猜是什么行业的,避免陷入自我陶醉中。
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,咱们在国际上的形象已经从「粗制滥造」转变成「中国质造」。
港珠澳大桥、高铁……这些自家产的作品,完全改观了歪果仁对中国制造的印象,低端制造业的标签,一步一步被慢慢撕掉。
咱们外贸商和厂家,可不能拖了后腿。除了提升研发能力,注重产品质量外,品牌形象的建设也很重要。改变,可以从这个小小的 logo 开始。
一起聊聊
关于品牌形象
你还遇到过什么困惑/难题?
在评论区留言
涛哥亲自来回答你 ?